知识讲堂 | 构建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的实践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能力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各区域信息化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医技系统相互独立建设、缺乏区域信息系统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困难等。同时,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等数据也需要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方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为患者服务的区域信息化院际间及各医技中心间的信息共享。


◆ 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


为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省市政府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列为“民生十件实事”,同步实施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区域病理等各区域诊断中心建设。以“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模式为基础,实现建立全范围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病理、远程影像等),实现区域诊疗信息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使得患者享受到区域信息化(心电、脑电、超声、病理、CT、MR、DR、PET-CT等)带来的改变,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区域医疗信息标准体系架构


以下从居民、大型医院、基层、卫健委四个维度分析建设需求和内容:


多医技平台


居民:

建立面向区域居民开放的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居民登录注册进行身份绑定后,可享受系列互联网医疗服务。门户提供Web和手机APP访问,建立居民医疗诊断报告查询等服务。


大型医院:

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建设、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医疗机构间协同,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影像等医技中心间协同。


基层:

基于标准化数字医院的模型、规范、标准,采用SAAS模式向中小型医院和社区提供私有定制产品,为互联互通、双向转诊提供坚实的基础。


卫健委:

主要为政府提供自动化的日常监控报表(包括各项财务报表等)、疾病监控、医疗费用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以此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宏观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提供支持。



◆ 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建设意义


一、实现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


远程医疗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协同,建立若干高水平的区域心电、区域病理、区域超声、区域影像等医疗中心,建立多医技区域协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可快速实现院间设备的互联、院间医疗业务的开展,以及院外应急救治和区域医疗系统的有机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数据全面整合,从而通过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实现区域慢病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

   

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适用紧密性医联体、医共体最新医疗模式


不论是紧密性医联体、医共体,还是依托市县人民医院建设的区域诊断中心,群众在基层就医的检查需会诊时,可通过网络由三甲医院的专家诊断并出具准确报告。此举无疑推动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新型就医模式的建立,让农村居民不出乡镇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三、提升基层能力,建设区域慢病管理


【1】患者慢病管理是个体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区域慢病管理支持系统使得医疗机构或社会工作者可最大程度地帮助个体进行自我管理。例如对病人进行慢性病检测数据、医学知识的相关学习及培训,使病人能够有效地与医生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到自我管理方案确定中;

【2】区域慢病管理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高效联动,门户形式展示的智能化个人慢性病管理模式。

   

三、大数据监管和分析


【1】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的建设可快速实现国家医改的部分目标,落实分级协作医疗服务模式,加速整合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行业资源;

【2】形成分级协作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行业服务能力与质效;

【3】增强医疗行业管理能力;

【4】增强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分析及医疗服务数据统计与分析;

【5】提高卫生行业管理和卫生决策质效;

【6】提升分级医疗服务可及性。

   


麦迪克斯围绕惠民、惠医、惠业、惠政建设思路,将以人为本为中心点,惠及居民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致力构建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成智慧医疗项目建设,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医改信息化的受益者。同时,区域多医技统一协同云平台的建设对科研分析、慢病管理、政府大数据健康监管等也将大有裨益。


创建时间:2020-08-27 10:13
浏览量:0